无物业小区环境有了显着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随之攀升
发表时间:2023-09-11 05:13
這兩天,氣溫高企,姑蘇區平江大街北園新村內,幹凈整潔,人來人往,一位戴著頭盔、身著製服的安保人員正在路面巡查。平日裏,安保人員還會協助社區整理樓道雜物、鏟除城市「牛皮癬」,保護小區環境衛生。「最近,眼看著『家鄉』環境越來越好,我們住得也越來越適意。」北園新村居民範國健高興地說。

一系列行動,讓北園新村這個無物業小區環境有了明顯提高,居民大眾的美好指數也隨之攀升,這是近期姑蘇區發動古城區「物業城市」試點工程(一期)帶來的可喜改變,該工程將為古城區域內(14.2平方公裏)約1200個無物業住所區域、2100幢單元樓2.7萬戶居民供給基礎物業服務,並為33.1萬平方米區管綠洲和無主綠洲供給管養服務。

古城區域試點推廣「物業城市」形式古城區域面積雖僅占整個姑蘇區面積的17.1% ,卻集中了全區過半的「三無住區」,由此衍生了很多城市辦理「墻角」類問題,影響城市形象。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國家前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區有職責、有義務去探究高效便捷、可復製、可推廣的古城保護長效辦理機製。
為此,姑蘇區測驗在古城內整體推廣「物業城市」形式,依托國有物業企業渠道,以提高物業覆蓋率為切入點,統籌整合各項公共服務、辦理職能及載體資源,推進古城「大物業」一體化辦理,真正讓居民大眾看到改變、見到成效、得到實惠,推進古城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西四畝田31號是典型的無物業小區,也是此次「物業城市」試點工程(一期)輻射的其間一個小區。自打小區有了物業「管事人」,結合小區居民關於美化、休閑、交際等方面的需求,物業部分分層分類、逐項落實,經過補葺地上、添加停車位、加強日常巡邏等,完成小區物業服務「從無到有」、服務規範「從有到優」的改變。
讓百姓的美好感完成「舊地升溫」
今年以來,姑蘇區住建委邁開探究古城「物業城市」一體化辦理運營的腳步,努力在城市建設、社區管理、跨界物業等領域完成突破。姑蘇前史文化名城建設集團旗下的姑蘇鼎盛物業辦理有限公司以「環境改善、服務提高、機製樹立、大眾滿意」為方針,持續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滿足居民大眾多樣化服務需求。
在「物業城市」項目試點區域內,姑蘇區住建委聯合相關物業單位,著力破解基礎設施陳舊老化、周邊環境較差、辦理真空和脫節的難點痛點問題,將辦理觸角延伸至區域內的每個角落、每戶居民,經過展開整理樓道雜物、清洗公共區域、維護綠洲等服務,讓百姓的美好感完成「舊地升溫」。
截至目前,該試點項目累計派出保潔、保安約700人次,整理約300噸廢物,修剪美化約3000平方米,補植更新美化色塊約5100平方米……一個個「急難愁盼」連續方便的解決。
「數字賦能」提高辦理功率數字賦能是促進社區管理和便民服務的有效途徑。姑蘇區還依托一體化信息才智渠道後臺辦理和智能化設備的投入,完成辦理功率的提高。
姑蘇區投入和開發「數字駕駛艙」,經過三維實景建模、地理信息采集、報事信息聯網、物聯數據分析等方法,完成重點區域重點盯梢的功能,未來還計劃開放接口接入城市服務類、公共秩序類等板塊,並聚集居民需求活躍研發「才智居民」App。
城市空間載體,是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面子」;底層辦理運營,是檢測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務精細度的「裏子」。姑蘇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明,「物業城市」形式的打造,順應了城市管理系統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是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現實需要,「『物業城市』形式的創新價值在於把城市看作一個『大物業』,將物業辦理的系統性思維和流程辦理能力融入底層管理服務,構建新型的多元協同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