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主题活动 内容

颐养金仓已成为幸福太仓最亮丽的风景

发表时间:2023-07-04 06:12

  太倉從「長命年代,老齡文明」的角度來認識人口老齡化,愈加全面地調集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和個人多方力氣,真正將「養老危機」轉化為「長命紅利」。
  
  俗語講: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跟著晚年人口的添加,老齡化社會趨勢日益顯著。如何讓白叟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執政者有必要回答的問題。
  
  在這方面,太倉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作為全國首個富裕型「長命之鄉」,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太倉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目前,太倉市戶籍人口53.3萬人,年末常住人口83.90萬人,城鎮化率為70.82%。戶籍人口中,60周歲以上晚年人16.31萬,占比30.6%,人口平均壽命84.7歲,2009年12月被命名為「我國長命之鄉」。多年來,太倉堅持活躍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展開戰略,「保養金倉」已成為「美好太倉」最亮麗的景色。
  
  供圖/太倉市民政局立異建造晚年認知癥友愛示範社區5月18日,太倉市民政局、衛健委、市養老行業協會聯合舉辦了「太倉市晚年認知癥友愛示範社區試點發動儀式」。太倉將聚集「防備勝過治療」準則,廣泛展開晚年人認知癥科普宣教、風險評測,建立幹涉支撐系統、構建長效作業機製,建立「縣域特征」的晚年認知癥友愛社區。
  
  認知是人腦接收到一個外界影響轉化為自己的心理活動,然後學習獲取而且使用知識的才幹,主要包含記憶力、言語才幹、視空間才幹、執行功能、定向力、思維判斷才幹等幾大領域。如果在認知領域呈現一種或許一種以上的認知域受損,叫認知功能障礙,呈現兩種或許兩種以上的認知域受損,而且伴有日常日子才幹下降,這時候展開為發呆。認知障礙前期病變容易被疏忽,而晚年人正是認知障礙的高發人群。
  
  防備和延緩晚年人認知功能障礙是一項增進晚年人福祉的民生工程。詳細而言,本年太倉計劃在1年內展開培育1000名「認知癥好朋友」、訓練100名「認知癥友愛使者」、認證10家「認知癥友愛組織」、進行1000場健康宣教活動、完結1200人要點人群篩查、做好100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個案處理的「六個一」項目。項目將在科教新城學苑社區、沙溪鎮松南村、璜涇鎮永樂村、婁東街道惠陽社區展開第一批試點作業。
  
  晚年人認知照護友愛試點社區建造作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求多部門聯動和跨區域合作。為此,太倉市民政局聯合太倉市衛健委成立「太倉市晚年人認知照護家庭支撐中心」。一起,太倉統籌協調黨群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中小校園、派出所、銀行、移動通訊網點等20家單位,立異組成太倉市晚年人認知癥「護聯體」,廣泛展開宣傳科普作業。
  
  據了解,本年太倉開始全面構建認知癥前期篩查、家庭支撐、社區幹涉、歸納服務系統,打造太倉特征的晚年認知癥「互聯體」服務形式,這是推進縣域養老現代化展開的重要步驟。下一步,太倉將牢牢掌握建造「國家活躍應對人口老齡化要點聯系城市」戰略機會,堅持活躍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建立「防備為先、協同同享、全齡友愛」作業準則,立異打造共建共治、全民參與的晚年認知癥友愛社區,推進完結整體晚年人享有高質量普惠養老服務,為建造我國式現代化「縣域養老」探究可觀、可感、可推廣的實踐途徑。
  
  在日間照顧中心享老太倉市學苑社區晚年人日間照顧服務中心是由太倉市政府贊助、經由第三方企業運營的養老服務中心。上午十點左右,走進這兒,潔凈整潔的環境讓人心情愉悅。根據墻上和課表相似的活動安排表,白叟們剛剛讀完報,正聚在電視觀看室裏,準備接著看這些天追的電視劇。午休後,他們一般會接受一回按摩,然後按需挑選是否需求一份下午茶。墻上的菜譜顯現,今日的下午茶是奶香饅頭,其他日子則分別是紅糖饅頭、白煮蛋、茶葉蛋、八寶粥等食物。「白叟們還挺喜愛這些食物的,有一半多白叟都會挑選下午茶。」服務中心的作業人員表示,食物種類根本是尋求白叟意見之後按需推出的。
  
  「我根本每天都來這兒吃飯、歌唱、看電視,日子得非常高興。」88歲的趙慧英是服務中心的「常客」,坐在躺椅上正看著電視的她一邊說一邊從身旁的布包裏翻出兩本積分登記冊。一本是她的,一本是她老伴的,冊子上按日期間隔印著幾個星星。「這是咱們的積分冊,報到完結一些活動後,可以拿著簿本換東西。」白叟告訴《小康》雜誌、我國小康網,此前她和老伴已經換過了米面,這次正準備積滿星星後去換一桶油。
  
  服務中心的立架海報上顯現,凡滿60周歲的晚年人,處理日照會員,即可享用日間照顧的健康服務、各類活動以及免費的下午茶,助餐也可享用會員價。會費為50元/月,80周歲及以上的晚年人免會費。助餐菜品可自由挑選,按照會員價,大葷5元、小葷3元、蔬菜1元、湯和米飯0.5元,非會員價大葷7元、小葷4元、蔬菜2元、湯和米飯1元。「一般白叟挑選一葷一素的居多,有在食堂用餐的,也有打飯回家吃的,對行動不便的白叟,咱們會把飯送到家裏。」服務中心作業人員表示。
  
  小飯碗裏裝著大民生。在太倉,目前已經建成了161家社區晚年人「銀齡餐桌」。跟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晚年人吃飯不方便逐漸成為民生問題。太倉將依托8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2家街道歸納為老服務中心,推進鎮級中心廚房完結全掩蓋,依托村(社區)晚年人日間照顧中心和「銀齡餐桌」,打造「中心廚房+社區銀齡餐桌+居家預訂配送」為一體的晚年助餐服務系統。
  
  學苑社區晚年人日間照顧中心僅僅太倉養老服務的一個縮影。據太倉市民政局介紹,在提檔設備網絡、增強質量養老供應「服務圈」方面,太倉活躍打造「1+N」10分鐘社區養老圈。目前,158個村(社區)建成210家晚年人日間照顧中心(站)和助餐點,村(社區)掩蓋率超120%,「離家不離村、康養在社區」的「10分鐘養老服務圈」,已成為16萬太倉晚年人的「第二家庭」。
  
  晚年大學賦能展開舞蹈拳操、聲樂戲劇、器樂演奏、書畫攝影、智能使用、歸納使用……這是太倉市晚年大學的課程表。大多數課程一經上線便被搶空,每學期開學前,太倉市晚年大學都要上演一場「搶課大戰」。
  
  2003年9月,太倉市晚年大學掛牌成立。建校後,起初借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場所安排教學活動,班級數不到10個,學員缺乏100人。2010年,晚年大學與市老幹部局共用教室和活動場所,除才藝課程外,增設了電腦類、智能類課程。2020年,市政府出資1.3億元,建成新校區。新校區占地面積11.7畝,總建築面積約11000平方米。2021年末,校園共開設65門專業課程、287個班級,訓練學員到達9000余人次,滿意了晚年人文化養老的需求,「退休後上晚年大學」成為太倉晚年人的日子新時尚。
  
  「菡萏香殘, 青萍錢碎,平湖艗首逐風細。」太倉晚年大學裏,悠揚的琴聲和著歌聲時不時傳到教室外的走廊。這是中阮班的學員正在演奏《紫竹調》。據中阮班的老師介紹,一門樂器課150元,一共15節,課堂免費供給樂器,教材內容也選用大字號印刷。我們的學習活躍性特別高,風雨無阻,每次由於節假日錯失的課程都會要求她補上。
  
  何玉萍是中阮班的老學員,早在2012年她就開始在晚年大學學習中阮,現在已經是太倉晚年大學民樂隊中的一員。何玉萍不是太倉本地人,退休後和老伴跟著孩子來到了太倉。「起初會略微有些不習氣,進入晚年大學學習後,認識了很多朋友,還學到了技能,現在我每天不來上課還不習氣呢。」最開始何玉萍僅僅自己一個人報了課,後來見老伴無聊,便給老伴也報名了。「現在有時候他上課比我還認真,咱們感覺日子充滿了樂趣與動力。」何玉萍說。
  
  在晚年大學上課,是文娛,更是學習。此前從未觸摸過樂器的何玉萍現在已經可以拿著中阮代表社區去參與比賽和演出了。「我小時候就想學中阮,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現在總算是如願了。像我這樣學會一些之後,還能去社區教其他白叟一些簡略的中阮知識,感覺日子更有意義了。」坐在校園的花園裏,何玉萍對《小康》雜誌、我國小康網表示,她以後計劃繼續在民樂隊學習中阮,並將樂器知識教給更多的朋友。
  
  多年來,太倉市三級晚年教育組織圍繞「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方針,著力於聲樂、舞蹈、書畫等「文娛型教育」課程的建造與展開,在促進健康養老、文化養老工作展開方面積累了豐富經歷,取得了可喜成績。但在晚年人賦能教育方面探究不多。2022年秋季學期,太倉市晚年大學以晚年人「生涯規劃」課程建造為抓手,引領區域晚年教育組織走上了從「文娛教育」向「賦能展開」的轉型展開之路。
  
  從文娛教育走向賦能展開是太倉晚年教育的一大方針。何玉萍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如。太倉市晚年大校園長楊建紅表示:「將龐大的老齡人口數量轉變為可利用的重要資源,成為晚年教育組織有必要面對的新形勢、新任務。」太倉市晚年教育以教助學,以學導行,活躍拓寬校內外賦能實踐大舞臺,不斷提高「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實效性水平。全面推進「銀翎助教」行動,經過校內導師帶教、定向培養的方法,將一批學業成績較好、樂於助人的優異學員推送到晚年大學分校、街道社區教學點教師崗位。利用校園內院子、樓道同享空間,安排「構思老齡」項目,舉辦織造、剪紙、花卉養植等優異作品(成品)展示活動,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激發了學員學中做、做中學的興趣與熱心。
  
  金倉湖康養中心「升星合格」
  
  2022年以來,太倉市緊扣養老高質量展開新思想、新方針,立異實施「三圈聯動」形式,構築「保養金倉」養老形式。在構建組織養老質量圈方面,於全省首先完結農村養老組織新建工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完結全掩蓋。出資13億元建造金倉湖康養中心、中德立異城醫養中心2家歸納性康養組織,構建市級集中供養、區鎮普惠康養、中高端質量保養為一體的組織養老格局。各類養老組織供給床位6883張,兩大康養組織建成後將新增中高端康養床位超1200張。
  
  金倉湖康養中心是太倉貫徹落實「活躍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探究「醫養康養交融展開」的新業態、新場景,是推進太倉養老工作和養老工業高質量展開的重要項目。康養中心坐落於金倉湖西南側,著眼「現代田園城,美好金太倉」方針定位,致力於打造一個醫養康養深度交融、在長三角有影響力的康養歸納體,高水平展示我國式現代化的太倉質量享老。
  
  不同於日間照顧中心,金倉湖康養中心的各類設備愈加完全,可以從醫療、文娛、訓練、餐飲各方面滿意「一老一小」日子需求。
  
  金倉湖康養中心由福利中心歸納體、恢復醫院、兒童恢復、健康公寓四個功能區構成。社會福利中心歸納體包含養老系統指導中心、福利中心、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兒童福利院,將打造特困家庭晚年人和孤殘兒童照護、養老事務指導、養老從業人員訓練、養老服務督導、未成年人保護,以及「一老一小」歸納服務的示範性組織。
  
  恢復醫院是以展開晚年相關疾病治療服務為特征的專科醫院,設置床位300個,設門診、急診、恢復醫學科、神經內科、心腦血內科、晚年病科、安寧療護病房等科室,裝備高壓氧艙、核磁共振、螺旋CT等大型醫療設備,為太倉市各類中晚年群體供給專業的晚年病相關治療、晚年神經恢復、痛苦恢復、晚年慢病恢復等特征恢復理療服務。兒童恢復中心建立專業的兒童言機體功能障礙等恢復專區,為太倉市各類殘疾兒童供給兒童感知、運動、認知、言語溝通、日子自理等專業醫療類恢復服務,經過專業恢復改善和提高適應社會的才幹,提高殘疾兒童日子質量和美好指數。健康公寓設有閱覽、影音、KTV、手藝、書畫、舞蹈、社交、運動、餐廳、健康訓練等歸納配套設備,合計約130套房、260個床位,將打造成為「公寓-健康-服務」三位一體的友愛型高質量康養社區,提高太倉老齡人美好日子質量。
  
  金倉湖康養中心是太倉聚能多元變革、激活工作工業協同「雙引擎」促進養老的表現。在打造養老服務工業品牌方面,太倉還在全省首先完結了「保養金倉」縣域養老品牌商標註冊,試點打造了第一批10家「保養金倉優選店」,活躍建立晚年人社區養老消費場景。成功組成1家市級養老工業展開公司,探究建造市級康養工業園,圍繞生物醫藥製造、恢復輔具製造、晚年健康治療、中高端康養「四位一體」打造康養工業新格局。
  
  知老懂老 多年來,太倉堅持活躍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展開戰略,「保養金倉」已成為「美好太倉」最亮麗的景色。供圖/太倉市民政局敞開構建「美好日子共同體」新征程「政社互動」是政府行政處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聯接和良性互動的立異實踐。2008年,太倉在全國首先發動「政社互動」實踐,從縣市試點到江蘇省內推廣,再向全國推介,成為太倉立異社會管理的特征品牌。太倉的養老作業也在「政社互動」的大布景下成績卓著。
  
  本年是太倉敞開「政社互動」4.0階段新征程的第二年。據了解,政社互動1.0是法治政府下的「清單式處理」,政社互動2.0是社會協同下的「主導式管理」,政社互動3.0是協商民主下的「能動式善治」,政社互動4.0是多元善治下的「交融式共治」。這四個展開階段形成了具有太倉特征的社會管理途徑,成為我國式現代化基層管理的新高地。
  
  未來3至5年,太倉將以「交融式共治」構建美好日子共同體。以黨建「繡花針」穿起基層管理服務千條線,經過交融管理主體、融通管理機製、融聚管理資源、融匯管理方法,引領提高推進基層管理現代化建造的才幹水平。「交融式共治」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構建黨建引領、主體多元、權責明晰、協同配合、分工有序、運轉高效的城鄉管理機製,聚力打造共治共建同享的城鄉社區美好日子體。下一步,在「交融式共治」時期,太倉養老作業將經過縣域養老現代化建造入手,加強「晚年認知癥關愛」此類立異,打造活躍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縣域樣本。
  
  「未來太倉養老作業有三大關鍵詞,第一是活躍,要建立全齡化的社會管理觀念,提高老齡社會管理才幹,打造活躍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縣域樣本。第二是現代化,要健全鎮域養老現代化管理系統,全面建造鎮級養老服務中心,立異打造認知癥友愛社區,提高根本養老現代化服務才幹。第三是立異,要加速養老工作工業協同展開,打造縣域特征的養老品牌、康養工業展開集群,立異銀發經濟市場業態。」太倉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張躍忠表示,太倉從「長命年代,老齡文明」的角度來認識人口老齡化,晚年人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資源。打造應對人口老齡化縣域樣本,要愈加全面地調集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和個人多方力氣,才幹真正將「養老危機」轉化為「長命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