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主题活动 内容

文明实践逐步在周边乃至太仓城区有了不小名气

发表时间:2023-07-19 04:59

  「黃芪味甘,性微溫,能夠健脾補中……」太倉城廂鎮電站村的中藥種植園裏,太倉市中醫醫院的主任中藥師蔣建偉在向大家介紹——這塊小小的種植園既是太倉市中醫醫院和電站村共同的文明實踐陣地,也是太倉城鄉文明融合的「微縮景觀」。
  
  作為太倉農文旅發展的「領頭羊」,多年來,電站村在農文旅發展的過程中,與多個太倉市級部門建立起良好的溝通聯系機製。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這些行業部門成為寶貴的「資源庫」。
  
  「以前跟這些部門對接,主要是『富口袋』,如今,這些行業資源又讓村裏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幫村民『富腦袋』。」電站村黨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王義平說。
  
  對接太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設立雙擁國防園,引進退役裝備和高仿真模型,讓孩子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對接太倉市水務局設立節水教育基地,傳播節水知識、開展節水教育;對接太倉市司法局落地法治主題公園,以法治亭、法字森林、法源湖等,形成法治文化集群……10余個不同部門的文明陣地串點成線,通過一條條直插到底的行業資源縱貫線,打破城鄉橫向結構的壁壘,精準對接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將城市文明資源源源不斷輸送到田間地頭。村民平日裏接觸不到的硬件設施、軟件服務,如今就在「家門口」。尤為難得的是一批批來自城市的行業專家,在村裏帶出一群「土專家」「田秀才」,不僅輸血,更造血。
  
  30多名由太倉市關工委「五老」誌願者、太倉市司法局「法律明白人」講師團、雙創導師、心伴文化團隊、道德模範、非遺傳承人、黨員誌願者等構成的兼職輔導隊伍,以及蘇州大學等高校合作成立教育的輔導團,定期在電站村開展實踐活動和服務指導,彌補「人」這個「關鍵短板」。
  
  有了豐富的陣地資源和大量的專業人才,電站村發揮自主能動性,和專業團隊合作設計「核彈英雄零距離」「碧水藍天小衛士」「我是普法小律師」「《本草綱目》識百草」等點單式課程,讓村民們按需求和「口味」,享受各具特色的文明「大餐」。
  
  隨著電站村的文明實踐逐步在周邊乃至太倉城區有了不小名氣,一些特色活動吸引了周邊市民、學校孩子前來參加。每年近30萬的遊客成為電站村反哺城市文明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