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产业被拥入太仓怀抱有地利也有天时的渊源
发表时间:2023-08-29 05:18
一座緊鄰上海的江南小城,自從「迷上」航空航天工業,就「一發不可收拾」。

引進科研院校,網羅明星企業,辟出大片工業園區,再接再勵。

如果從2019年著力布局算起,不到四年時刻,超100家航空航天工業鏈企業,現已集合當地。
這座江南小城,就是江蘇太倉,正在被一個自我設定、富有進取心的方針繼續吸引。
「太倉正全方位打造航空航天工業生態圈。高標準建造航空航天工業園,環繞航空整機配備、航天配備與零部件、機載系統與設備、航空新資料、航空智能配備、航空高端服務等要點範疇,加快培養500億級工業集群,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航空製作立異工業基地。」 太倉市副市長王莉萍表明。
不容有失,大飛機升空帶來機會航空航天工業被「擁入」太倉懷抱,有有利地勢、也有地利的根由。
與上海接壤的太倉,是工業「溢出效應」的受益者。在上海汽車工業多年的帶動下,太倉開展出了高端配備製作和先進資料兩個千億級工業。
假如要「秀肌肉」,一輛汽車的近七成中心零部件,都能完結「太倉造」。
強壯的汽車工業根底,加以轉型升級,即能順暢切入航空航天範疇,這是太倉先人一步的既有優勢。
2017年「C919」首飛成功,國產大飛機撬動起萬億商飛市場,太倉政府敏銳意識到:置身這一國家戰略性新興工業,將是不容有失的開展機會。
一系列環繞航天航空工業的布局動作,就此密集打開。
太倉政府活躍與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著稱的西北工業大學牽手,首先奠定了工業開展所需的科研人才根底。
接著,又在招商引資方面繼續發力,吸引到北航天航長鷹、美國穆格、吉太航空科技、星際智航、火箭派、華鈦瑞翔、GACP China Hub、星河動力等不同細分範疇的空天「明星」企業落子太倉。
為了開展航空航天工業,太倉政府劃出可觀土地資源,並投入大量配套,動工建造了大飛機姑蘇(太倉)航空工業園、航空零部件工業園、航空新資料工業園、臨港航空航天工業園等,作為工業開展的渠道載體。
太倉市工信局局長方海寧告訴財聯社記者:「現在,從精密製作到航空服務,從火箭總裝到衛星應用,太倉現已集合航空航天工業鏈規上企業超100家,2022年產值達120億元。而且,隨著太倉在航空航天圈內的號召力日積月累,業界優質企業還在加快集合而來。」
「航空要害零部件、中心根底資料、航電系統、航空服務是太倉的主攻方向,此外,還會突出無人機、增材製作、民航檢測等要點範疇。」方海寧說,「太倉正在盡力成為承接國內外航空工業轉移和上海大飛機溢出效應的首選陣地。」
大氣層內外,都有「太倉製作」
大氣層是一條分界線,大氣層以內是航空,大氣層以外是航天。
大氣層以內,C919取得的每一個裏程碑進展,都會在太倉引起一片歡娛;大氣層以外,馬斯克的星鏈方案,也會在太倉牽動人心。
大批航空航天企業入駐太倉,給這座園林般的江南小城,帶來頗多硬核科技的論題。
例如,C919未來運用的國產發動機葉片,會出自哪家企業?
答復是:華鈦瑞翔。這是一家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的工業化公司,於2020年12月在太倉航空新資料立異園建立,並於2021年建成投產。
華鈦瑞翔出產的新式鈦合金發動機葉片,是飛機發動機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中心零部件。
傳統葉片一般采用鎳基高溫合金資料,新式鈦合金葉片不僅可以在650℃高溫下正常運用,還可以減重50%以上,對航空發動機而言,減重價值堪比黃金價格,現在華鈦瑞翔已具備年產6萬片航空發動機葉片及500噸鈦合金結構件的出產能力。
華鈦瑞翔辦公室主任李葉青告訴財聯社記者:雖然投產時刻不長,但公司的開展戰略很清晰,就是要成為一家世界一流、可以引領職業開展、而且具有中心技能的鈦合金新資料、新器材的高新技能上市公司,並成為全球前五、國內搶先的鈦鋁合金資料及葉片供應商。
再例如,涉及到火箭的硬核論題:國內商業航天首顆空間生命科技試驗衛星「火炬一號」,由哪家公司研發?
答復是:火箭派,一家同樣將總部放在太倉的初創企業。
火箭派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瑞璟告訴財聯社記者:「星箭一體化是公司盡力完結的形式,未來希望可以為食品企業、生物製藥企業等供給空間科學服務。至於本年,首要的方針,是完結自研液氧甲烷電動泵(增壓)發動機的樣機點火。」
華易航,西工大長三角研究院孵化企業,其項目開發經理任純磊介紹,正是太倉政府在工業培養方面的不遺余力,為科創企業的成長供給了土壤。
「太倉提出了54條針對性方針行動,是長三角地區針對航空航天工業關聯度最高、力度最強、適用面最廣的扶持方針。」 方海寧說。
與世界掛鉤,也有金融加持太倉有一個稱謂:「德企之鄉」。
在太倉,德企總數超越480家,其中世界「隱形冠軍」企業超越60家,舍弗勒、卓能電子、巨浪凱龍等企業憑借先進技能根底,已涉足航空航天工業。
鼓舞本地企業對標先進、協作提高,促進共同開展,是太倉對德協作三十年總結出的經歷。
因而,吸引世界航空航天強國龍頭企業加快在太倉布局,加快項目、技能等優質資源進一步集合,也早早擺上了太倉政府的議事日程。
除了促成世界交流,太倉政府還在盡力為本土航空航天企業,嫁接更多金融資源。
截至本年5月,太倉市工業引導基金已洽談子基金管理人超100家,已正式出資協作子基金8支,總規模134億,財政杠桿擴大倍數到達12倍,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製作、科技人才等範疇都涵蓋在內。
此外,一支20億元航空航天工業專項基金行將落地。
根據太倉發布的航空航天工業立異集群2025行動方案,彼時,太倉將會完結3~5個航空航天特色工業園的打造,引培專業渠道載體超20家,力求集聚航空航天工業鏈相關企業超越350家,全工業鏈產值到達500億元。
這關於一座江南小城,算得上一個遠大方針。
「太倉,小歸小,但有決心,更有技巧。」 方海寧說。
當一座江南小城「迷上」航空航天,有了「淩雲」之誌,一飛沖天,就不再是憑空的夢想。